吴黔凤:跨领域合作推动AI与高等教育融合发展
贵州因大数据优势而闻名,不仅具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还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贵州文旅在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正迎来新机遇。尤其是今年,DeepSeek大模型应用被引入到“AI游贵州”小程序中,为贵州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近日,就DeepSeek等大模型应用为贵州文旅产业及人才培养方面带来哪些机遇,贵州教育报记者采访了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讲师吴黔凤。
贵州教育报记者:今年春节以来,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持续火爆,各地各行业纷纷抢先接入。您认为贵州在文旅方面如何抓住DeepSeek等大模型应用的风口?
吴黔凤:近年来,贵州积极推动智慧旅游建设,人工智能在旅游和教育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贵阳作为“中国数谷”,利用其大数据优势大力推动AI产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优势。
AI和大数据结合在提升游客体验和改进景区管理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尤其是在推动贵州的旅游和文化产业向智能化转型方面,DeepSeek等大模型应用无疑具备重要的创新潜力。
贵州教育报记者:DeepSeek等大模型应用如何助力贵州旅游业转型发展呢?
吴黔凤:在旅游场景应用层面,DeepSeek已贯穿到路线攻略、精准匹配、游客画像分析等多个场景。
近日,我观察到马蜂窝宣布其自主研发的AI智能应用正式接入DeepSeek大模型,首阶段将优先应用于已上线发布的“AI游贵州”“AI游黔西南”“AI游西江”省市景区三级AI应用,这对进一步优化和提升贵州旅游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有着极大的帮助。
尤其是“AI游贵州”小程序,通过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为游客提供贴心的个性化建议。游客只需输入“轻松游五天”,AI系统便能智能推荐景点、设计行程,还包括交通和时间方面的建议。这种贴心服务不仅提高了游客的满意度,还让贵州的旅游资源得以精准展示。
“AI游贵州”除了是智能导游,还能扮演包括旅行策划师在内的专业角色。它结合小红书和抖音等热门平台的趋势,帮助用户规划吸引眼球的旅游线路,例如:
网红路线:结合时下最火的餐厅、特色民宿和小众景点,打造既好看又好玩的旅程。
智能行程安排:AI根据你的需求整合多种方案,匹配最佳路线。
沉浸式体验:无论是“民族风之旅”还是“喀斯特探险之旅”,AI都能为你量身定制。
“AI技术正在让旅游行业发生质变。”它的优势在于从游客的真实需求出发,而不是仅仅依赖自然美景来吸引人,最终打造出一个高科技、人气旺的旅游胜地。
DeepSeek等大模型应用有可能成为推动贵州AI产业的重要力量。把AI和贵州丰富的自然与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将大大提升旅游体验,优化景区管理,并推动文化产业创新。一旦实现,贵州可能成为AI产业发展的新高地。但要做到这一点,各方需要加强合作、给予政策支持,培养人才,确保贵州在AI应用领域占据优势地位。
贵州教育报记者:DeepSeek的崛起仅仅是大模型应用热潮的开端,未来,DeepSeek们、宇树科技们还将不断涌现。贵州高校如何培养大模型应用方面的人才?
吴黔凤:人工智能不仅革新了旅游产业,还深刻影响了教育模式。我认为,跨领域合作推动AI与高等教育结合,这也是建设“特色教育强省”的一个新课题。
贵州的高校在人工智能应用和人才培养上也在不断创新。目前,我们学校在文化产业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培养上,也在探索AI各领域的应用。
贵州大学的溪山青椒学术工作坊为这样的跨领域合作搭建了平台。从2024年9月起,在贵州大学溪山书房举行各学科的研讨会,涵盖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旅游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
特别是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将深化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方面的教学应用、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一是培养人工智能文旅应用型人才,二是培养人工智能文旅研究型人才。
同时,我们将通过课题教学和举办读书会、座谈会、研讨会等方式,加强对关于“数字人文”的讨论研究。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业界人士,或者对这一领域感兴趣的朋友,我们都欢迎加入,共同探索数字化时代下人文领域的新可能。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培养”的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深化了他们对新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贵州教育报记者 熊江睿
编辑 陈茜茜
二审 廖波
三审 刘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