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颖若:不断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 2024年4月24日《贵州日报》第七版


所在栏目:旅文智库 发布者:晏智发布时间:2024-04-26浏览次数:10

不断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

金颖若

文旅融合,既是贵州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贵州文旅产业发展的趋势、目标与必然结果,文旅深度融合促进了贵州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用文化丰富旅游内涵,以旅游激活文化资源,打造经典文化旅游产品和一流文化旅游目的地,贵州文旅融合成绩斐然。

打造了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标志性景区和度假区。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赤水丹霞、兴义万峰林、铜仁梵净山、百里杜鹃、织金洞等以自然资源为主的景区,利用地域文化和科普知识充实文化底蕴;西江千户苗寨、镇远古镇、青岩古镇、土城古镇等以人文资源为主的景区和度假区,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展示、参与项目。景区和度假区的吸引力大大提高,延长了游客逗留时间,扩大了消费。

打造了一批休闲街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等文旅产业聚集区。贵阳青云市集、遵义红军街、安顺儒林路、铜仁中南门古城、荔波古镇等等,多依托名胜古迹,利用本地文化,布局休闲购物、风味餐饮、传统的和时尚的文化娱乐等等,烟火气十足,市井文化和高雅文化并存,本地人和外地游客各取所需,旅游创造了一个文化消费的场景。

打造了一批文化节庆活动。“村BA”“村超”“路边音乐会”等,形成了排浪式享誉全国的现象级文旅事件,有省外人士戏称“贵州人在背着全国人民乐什么”,实际上贵州人就是把自己的生活文化、传统文化、群众文化集中起来、展示出来、传播出去,自己乐在其中,并邀请全国人民到现场或者在线上同乐,做成了一个个令游客趋之若鹜的具有世界级大众运动加持的民间文化嘉年华。

打造了识别特征突出的旅游商品。利用传统手工艺这种典型而广泛分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帮助手艺人,扶持带头人,贵银、苗绣、黔染、黔漆、黔陶、贵茶、酱酒、编织等地方风格浓郁又逐渐时尚起来的传统工艺品和土特产品,成为识别特征突出的贵州地域标志性产品,广受游客喜爱。

打造了一批特色旅游演艺作品。侗族大歌、苗族芦笙舞、布依八音坐唱、彝族阿妹戚托、松桃苗族绝技等传统歌舞、曲艺、杂技,已经成为各地景区和剧场经常上演的保留节目,其集大成者是荟萃民族民间音乐舞蹈,已上演5000余场、观众超千万的《多彩贵州风》。而全域行浸数字演艺剧目《红飘带·伟大征程》《红飘带·多彩飞越》和“伟大转折”等剧目,以长征文化为主题和素材,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和舞台技术,给观众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游客络绎不绝。

打造了多种文化旅游新业态。利用大科学装置、桥梁等现代工程开发的科普游,结合商务活动的会展游,主题和出行方式各异的研学游、科考游、非遗游、摄影游、观鸟游、户外运动游、溶洞和岩壁探险游、疗养康复游、茶酒文化游等等,利用独特的贵州红色、民族、历史文化和神奇的喀斯特地貌,涌现了适应不同人群的多种文化+旅游产品业态,丰富了贵州文化旅游产品谱系。

改善服务提升游客体验。多彩贵州和“贵人服务”双向奔赴,首先是用文化提高旅游服务环节的品质,让服务要素具有吸引功能,如通过主题酒店、特色民宿等赋予住宿设施超越基本服务之外的多种体验;其次是建构服务文化,将游客“食之爽心”“住之安心”“行之顺心”“游之舒心”“购之称心”“娱之开心”作为旅游经营者、从业者和管理者的追求,用心服务,让游客放心消费,高兴消费。

2023年,贵州全省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游客人均消费额分别达到2019年的113%、119%、105%;今年第一季度,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花费、游客人均消费额又分别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0.2%、13.6%、3%。文旅深度融合使贵州旅游业拥有极强韧性,很快复苏并重回增长轨道,增长速度领跑全国。

文旅融合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统一性和包容性。贵州历史就是一部民族融合史。游客可以从历史文化旅游产品、从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中得出感悟。城市、村镇和交通等基础设施体现出的贵州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现代化建设历史性成就,会让游客潜移默化地亲身体会。

文旅融合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双向改善了人民生活。从需求侧看,文化和旅游、诗和远方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而高品质生活需要高品质的供给,文化旅游把贵州居民自己的手艺、自己的生活方式转变成为生产力,创造了大量工作岗位,对促进地区就业和改善民生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文旅融合实现了文化和旅游的价值共创。首先是促进了文化遗产传承。文化创造和提升了旅游产品,旅游增强了文化传承的动力。其次是促进了文化传播。旅游是一种在地体验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交流方式。负载在旅游上的文化传播,能够有效增进各地、各国人民的了解,增进友谊。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贵州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高端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