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培养心怀“国之大者”的青年人才
王 迪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高校是高素质人才的集聚地,肩负着立德树人、培养高水平青年人才的根本任务,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优势,努力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
坚持红色育人路,进一步增强青年人才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性。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始终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原则。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深刻认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刻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自觉从思想和内心深处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极大热情。始终坚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原则,引导青年学生认真学习四史,切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坚持红色育人路,进一步增强青年人才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性。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传承红色基因方面的育人作用。紧紧依托各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或红色历史遗址,加强学术理论研究,做实育人的基本功,逐步建立起较完整、成体系、涵盖面广的红色文化育人体系。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开展思想引导方面的积极作用。适应互联网青年的思想语言体系,积极拓展网络阵地,推动校园微信、微博、微视频等网络平台互联互通,以网络符号、漫画图片、视频游戏的传播形式,生动解读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网络文学、动漫、短视频等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形成网上网下育人合力,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感。充分发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现实作用。用先进典型的故事和身边人的事迹感召广大青年学生立志报国,比学赶超、争先创优,增强斗争本领,强化责任担当,激发奉献精神。
坚持红色育人路,进一步增强青年人才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性。推进虚实结合的工作理念创新。努力在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引导机制上体现灵活多变,探索课堂育人、自我学习、实践体验、校园文化融为一体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厚植青年人成长成才的土壤,培植更加发达的青年人才根系。推进敢于亮剑的工作手段创新。从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大局的高度,进一步深化科学规划、统筹推进、跟踪问效等工作举措,占领阵地、守住阵地、管好阵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要有正确立场和鲜明态度,敢于站出来说话,敢于理直气壮表明态度。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思想言论守规矩,积极引导规范讲座、论坛、网络等校园思想文化,积极服务招生、就业与人才培养,坚持防范和抵制各种错误言论和错误思潮的传播。推进以文化人的语言体系创新。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浸润、感染、熏陶等作用,坚持思想引导与情感影响相统一,以话语体系的创新作为突破口,找准情感的触发点、思想的共鸣点,着力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上下功夫,强化义与理、情与理的融汇贯通,把解决青年学生的思想问题同解决青年学生的切身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创新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方法,努力在关心帮助人的过程中达成教育引导人的目标效果。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本文为贵州省社科规划课题〔19GZYB47〕阶段性成果)